赣师青年丨吴海冰:我的舞台在“控制室”
GNNU
|崇德 尚学 求实 创新|
通讯员刘盼
关于聂耳的故事
聂耳是这么一个地方,
灯开时,迎来送往;
灯灭时,静坐于明湖畔。
聂耳里有这么一群人,
演出时,他们虽不是聚光灯下的人儿,
但却影响着人儿能否华丽地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;
演出后,他们登上舞台,默默地整理行装,
迎接下一场演出。
本文的主人公—— 吴海冰
正是这类人,
让我们看看舞台背后的他拥有的光芒。
2017年4月8日下午,聂耳剧场,《长征组歌》评审项目正在进行。
在舞台控制室里,吴海冰一手持对讲机,另一只手迅速地在控制台上按动,推上去,拉下来,手指随着舞台的变化而变化。
2013年9月,音乐学院13级音乐学2班的吴海冰通过面试进入了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,在聂耳剧场开展了他四年的艺术实践。
艺术实践中心一共有7个部门,吴海冰被分配在舞台机械部门。他的工作地点在舞台侧上方的一个不到五平方米的小阁楼里,里面摆放了三台大机器,占据了小阁楼的二分之一,两个人站在里面,转身都有些困难。周边都是一些电柜和电线,海冰说:“上面都是380V的三相电,为了安全,一般都不会让女生上来。”
▲舞台机械的工作
舞台机械的主要工作是吊麦,就是在演出时将舞台上方的一排话筒升降到最佳的位置。演出时,工作人员必须全程守在上面,及时根据舞台上的变化情况对灯光、话筒做出相应的调整,阁楼里的机器全部在高速运转,散发的热量充满整个阁楼。海冰说,“冬天天气冷还好一点,夏天的时候学校毕业演出很多,里面又跟个蒸笼一样,我们一上去就会把衣服脱了,热得除了脱衣服,没有别的办法。”
除了在舞台机械工作,他最喜欢待的地方是上场门(舞台左边演员上场的门)。上场门是演员候场的地方,也是最混乱、最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。演出前,工作人员要将话筒调好、编好号,放成一排,演员用几号话筒要提前设计好,由必须工作人员亲自给他们,以保证演出顺利进行。“上场门常常要处理一些紧急情况,这很能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”,海冰说。
2014年,指导海冰工作的学长临近毕业,他因表现优秀被调到控制室工作。控制室是舞台的控制中心,里边有一个长约1.5米,宽约0.8米的调音台,上面分布着600余个旋钮,200余个按键,40余个调音键,每个键都如黄豆般大小。这些按键主要是调节舞台上声音大小、频率和频谱,“每个人发出的声音不一样,要听他们的声音来调节大小、发音频率,才能让观众听得舒适。”海冰说。
▲吴海冰在控制室工作
“伴奏压低一点,再压低一点。”彩排调节音量时,吴海冰不时地走到观众席听舞台的发音,然后进行调整。
对于吴海冰来说,他的大学生活,不是在上课就是在聂耳剧场忙碌。当身边的同学假期在宿舍休息或出去游玩的时候,他仍在剧场忙碌着。
他家住北方,平时无法回家,大学四年只出去玩过4次,其中有两次是去上海和广州观看舞台艺术展。很多同学对他“沉迷于”舞台工作表示不理解,但他不以为意。
“这份工作虽然很忙,但给了我充实的感觉。”,吴海冰表示,进入实践中心后,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做,这些事情会推着他往前走以至于很少有时间迷茫。他在这种既辛苦又充实的过程中慢慢爱上了舞台工作。
时刻训练着,也时刻准备着
吴海冰在艺术实践中心四年,基本每场演出都有他的“雕琢”。每学期剧场有近80场演出,四年600余场。在这600余场演出的背后,还有几百次的彩排。
▲工作人员擦拭钢琴
一场优美、华丽、悦耳、亮眼的演出,要经过舞台幕后工作者反反复复、尽善尽美的彩排。一两个小时的演出,可能需要一天的时间做准备工作。
▲工作人员在布置舞台
在周末,吴海冰常常七点起床,八点左右到达聂耳剧场。开始一天的工作,分配人员、摆放道具、安装设备、设备进场,调节灯光、调节话筒,所有彩排出现的问题,他都必须在演出前解决。
演出开始前半小时,吴海冰将手机放在了工作组规定的地方,拿起了对讲机。“演出时,各部门通过对讲机交流,不能玩手机,也没有时间玩手机,”海冰说。对于舞台演出而言,任何小问题都是大问题,都有可能成为重大演出事故。
舞台控制的幕后工作,不仅是技术活,也是体力活。舞台的上场门旁,摆放着一些舞台道具,地胶、大合唱的架子、钢琴、桌凳等,工作人员介绍说,这个地胶需要两三个男生才能把它抬到舞台,然后合作铺开。
对于舞台艺术实践中心的人来说,时刻准备着是他们的常态。“只要剧场有事就要立马赶过去”,按时吃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,但有时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”。吴海冰调侃道,因为一旦错过了吃饭时间就将不知道要饿着肚子忙到多晚。
剧场老师李豫虔说:“海冰是一个很有责任心、踏实做事的人,剧场的一些工作都挺放心地让他干。”面对剧场中心的学弟学妹,海冰像他的学长学姐一样以身作则,将剧场实践经验和教训毫无保留传递给他们。正是这样的一种传承,舞台实践中心已然成为艺术实践的良好舞台,为聂耳剧场每一场精彩演出奠定了基础。
▲艺术实践中心合影
曾有人问过吴海冰,掌控舞台这么多年,有没有想过“控制”自己的未来。他的回答是:“控制室就是我通往未来的舞台。”
如果把人生比之为杠杆,信念刚好像是它的“支点”,具备这个恰当的支点,才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人。2014年,大二的吴海冰找到了他梦想“杠杆”的“支点”。
“我是一名师范生,但我选择未来往舞台工作这方面发展。”伴随着学校的发展,吴海冰在聂耳剧场艺术实践中心得到了很好的锻炼,无论是对小演出还是大演出,校内演出还是校外演出,他都能很好的掌控,这种自信,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。
▲吴海冰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中因表现优秀获奖
除了自己对舞台工作的喜爱,学长的成功更给了他往舞台工作发展的信心。郭振兴是从聂耳剧场舞台艺术实践中心走出去人之一,他在艺术实践中心工作3年,2011年走出学校,自主创业。如今创办了艺度-中国传媒机构,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。
滑动查看更多精彩内容~
校友——郭振兴
郭振兴,赣南师范大学2007级学生,2008年师从李豫虔,刘阳两位老师,学习舞台扩声技术、舞美设计。
2014年在广州艺度广告有限公司任职工程部主管。2014至2016年期间曾任职工程部主管,行政部主管,总监助理,外场演出执行导演等。
2016年在分公司--广州音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任海外专项会议事业部总经理,负责国内对东亚,东南亚国家的跨境旅游会议专项业务。
2017年年初郭振兴正式成立艺度·中国传媒机构,专门从事公司海外会议业务,业务涵盖商务旅游、跨境会议、海外灯光音响技术、明星演艺经纪,暂任艺度·中国亚洲区执行总裁。
谈及四年的大学生活,郭振兴说:“我能够有今天的成就要感谢母校给于的平台,学院领导以及李豫虔和刘阳两位老师的悉心栽培与教导。”
容部分。
吴海冰有了信念后,开始更加认真主动地学习舞台的一切,这时的他,就像一头充满斗志的雄狮,在剧场的演出,无论出现了什么问题,与自己是否有关,他都会主动去问,主动去想自己会怎样解决。校外的团队到我校进行演出时,吴海冰常常主动去跟他们交流,了解他们的设备和舞台管理状况。
2016年10月,吴海冰趁着假期去上海观看了国际专业灯光音响展览,此行让他不仅对这一行业的先进设备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,而且还了解了这个行业的就业和发展前景。
2017年,吴海冰临近毕业, 四年的实战训练,吴海冰相信,他的未来,也可以像学长的一样精彩。
4月8日傍晚,放学的人群早已散去,音乐学院回归了沉寂,吴海冰在控制室里待了一会后,安静地离开聂耳剧场。
这座2006建成,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,设坐席1158个的聂耳剧场,灯开时,迎来送往;灯灭时,静坐在明湖畔。这里有吴海冰的青春梦想,也孕育着更多“吴海冰”的精彩人生。
GNNU
编辑: 钟淑林
qq交流群:139659610